劳务品牌是融鲜明地域标记、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为一体的优质就业载体。各地应该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,培养出高质量的劳务品牌,让劳务品牌更具“含金量”,让更多技能人才茁壮成长。
近年来,青海不断完善劳务品牌培育发展机制,大力推动产业就业有效联动,多举措拓宽劳务品牌发展空间。截至目前,青海劳务品牌达49个,基本实现“一县一品”,年均带动农牧民就业达40万人次,占全省转移就业总量的38.8%。(7月28日《工人日报》)
一个劳务品牌成就一张就业名片。劳务品牌具有鲜明地域标记、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,带动就业能力强。正如青海培育“青海拉面”等品牌,从业人员近20万人,年收入60亿元。同时,青海做强紧缺服务业,打造“互助家政”等11个劳务品牌,从业人员4万余人,年收入8亿元,为13家医院提供“无陪护”服务等,充分发挥了劳务品牌在促就业、扩内需、惠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如同优质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大一样,社会认可度高的劳务品牌也能在劳务市场上赢得先机。近年来,劳务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。在消费者眼中,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品牌,其从业人员往往具有比较完备的素质技能、更为积极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服务质量。劳务品牌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,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。
譬如,近年来劳务品牌从传统领域拓展至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。如海南“新能源汽修师”品牌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,因相关岗位需求激增出现人才供给短缺,从另一角度反映出品牌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。进一步看,新职业、新业态蓬勃发展,给培育劳务品牌带来了新机遇。比如,“无人机飞手”是眼下热门的新职业之一,劳务品牌“长春无人机操控师”随之向新而生。
当前,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各地应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,着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。好的劳务品牌就是一张亮锃锃的就业“金名片”,通过加快劳务品牌发展,扩大劳务就业规模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。进一步看,劳务品牌建设,核心是人。目前多地紧贴产业发展需要,通过免费、补贴、奖励等各种支持手段,以订单培训、定向培训等方式,有组织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让工人变能人。同时建设一批劳务品牌工作室、培训基地,开发一批特色职业培训协同项目,培养一批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,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水平,值得肯定。
树一个品牌,带一片就业,富一方百姓。劳务品牌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,通过地域特色与技能优势结合,有效促进就业增收并带动产业发展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累计培育劳务品牌2300多个,覆盖餐饮、家政、制造等多个领域,部分品牌年带动就业超40万人。各地持续擦亮劳务品牌,打造出就业“新引擎”。
实践证明,建设劳务品牌关联就业市场,关乎民生福祉。更好实现促就业与惠民生的“双向奔赴”,需要在提质量、挖潜力上下功夫。一方面,应分类型发掘劳务品牌,特别是对有一定基础但技能特点不突出、分布较为零散的劳务产品进行引导,逐步形成劳务品牌;另一方面,应分领域培育劳务品牌,既面向民生需求,又聚焦新产业、新业态,挖掘细分行业工种的用工需求,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。
总之,劳务品牌是融鲜明地域标记、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为一体的优质就业载体。各地应该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,培养出高质量的劳务品牌,让劳务品牌更具“含金量”,让更多技能人才茁壮成长,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,向共同富裕迈进。(沈峰)
道正网配资-道正网配资官网-怎么配资炒股平台网址-推荐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